而在2006年2月,王成山与陈恺、谢莹华合作,针对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容量确定,发表了论文,该文发表于《电力系统自动化》第30卷第3期,页码为38-43。这些研究成果展现了王成山在电力系统规划与控制领域的深入研究。
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,已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,为心脏传导系统的研究贡献了重要的理论支持。他的著作包括《临床心脏传导系统学》、《心律失常与起搏答疑》以及《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处置策略》等,这些著作深受医学界同仁的赞誉。
王继东在电力工程领域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。
在学术荣誉上,他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(973计划项目)的首席科学家,也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,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殊荣。在行业组织中,王成山先生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,同时在天津市自动化学会中担任副理事长。
最后,2004年11月,他的“电力系统输电能力分析与决策的研究与应用”获得了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。2004年12月,他因“城市电网规划理论、模型、方法的研究与工程应用”这一重大科研成果,再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高峰。这些荣誉充分证明了王成山在电力系统研究与教育领域的杰出成就。
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现在是核心期刊,2011年以前是EI,之后被踢出EI检索了。不算太难中,初次投稿对排版有要求,不过和其它期刊要求差不多。页边距不会要求。初次投稿格式差不多就行,如果初审通过,杂志社会通知你修改格式的。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要收版面费,400一页。
需要按他所要求的格式排版,如果不按他的格式排版,可能初审都通过不了,这是态度问题。就算过了初审,他也会退回要求你排版的。
要等就多投。两个月不算长,他们的稿件照排满了。
相当垃圾,我投的有五个月了,现在还没给一审回复。许继旗下的,又不是牛逼刊物,搞得这么慢。怪不得要被撤销EI资格。
原因有四,蓄电池对地绝缘不良,直流负荷对地绝缘不良,直流母线及其测量保护设备有绝缘不良处,绝缘监视装置误动。要查出故障点可用分路轮流投切试验的办法。
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投稿不好中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,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是中国电力系统方面最好的期刊,其对稿件的要求非常严格,要求稿件的理论和文字水平非常高,而且采用EI检索,中稿难度相当大。
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相对好投点,属于B类期刊。如果说你写的文章创新点多,进行过现场测试,创新了算法是挺好中的。不过你文章确实好,可以试试电机工程学报,电工技术学报之类的,那些事国内电力专业顶尖期刊,被EI收录。
在电机领域,相较于《电机学报》和《电工学报》,《电力系统及自动化》和《高电压技术》这两本期刊相对更容易发表文章。
1、IEEETransactionsonTransportationElectrification IEEEJournalofEmergingandSelectedTopicsinPowerElectronics IEEEOpenJournalofPowerElectronics 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 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yApplications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。
2、《电工技术》创刊于1980年,是由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(原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)主管、主办的电力工业实用性技术期刊。报道电力电子、电力供配电、自动化与传动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科技应用技术。主要栏目为电气设计、电气工艺、维护维修、技术方案改造、新能源。
3、期刊名称: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(MPCE)/ 作为全球顶尖的SCI期刊,MPCE/专属于电子与电气领域,其卓越的影响力因子为469,被划分为中科院2区,彰显了其在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权威地位。
4、sci1区自动化方向期刊有吗?自动化方向的sci一区期刊其实也有很多的,现在不少作者会选择在sci一区发表论文,一区期刊大多数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与含金量,也是作者们的多数首选,那么关于自动化的sci一区期刊有什么?下面小编来跟大家具体聊一聊吧。
5、SCI论文对创新性要求比较高的,如果在这点上不达标,是没法发表的,一些水刊也许可以,但是好点的SCI期刊是一定会在创新方面有要求的。
6、在国内顶级期刊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》上发表一篇论文,并在指定E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,主要包括《电力系统自动化》,《电网技术》,《电工技术学报》等,还要发表一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英文论文,比如:EI收录的国际会议等。在SCI收录期刊(3区,4区)发表一篇论文,并在国内EI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。
稿件终审表示已经通过了初审、外审、专审,在编辑部最终审核,一般到终审的稿件退稿的几率很小,但是不排除也有退稿的可能。终审和发表不一样。论文审稿的流程一般是:初审、专家审稿、最终定稿。
杂志社的审稿流程一般是检测,初审,复审,终审(有些杂志会有专家审的环节),一般到了终审就是定性了,一般都会明确说明,不合适,文章质量等。如果你还不确定,可以继续邮寄回复的。
一审返回,状态变为”修改后再审“,相当于大修,修回后可能中也可能不中。如果一审修回后,过段时间,状态直接变为终审,有可能是拒了;如果状态变为“修改后终审”,则一般是中了,并会让上传作者声明,二审修回后,状态变为终审,然后录用。
“已发回执”就是表明责任编辑正在进行初审,你20天的初审算是比较长的了。初审通过后,责任编辑将把文章交给专家评审进行外审,外审评委一般是来自高校的教授或生产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,状态就变成了“审稿中”。
这还得看你对的改意见的回复情况和论文修改情况。如果不符合审稿人和编辑的要求,还会给一次修改的机会,还修改不好就会拒了。只有让提交作者声明时,录用才稳妥。